高效利用周末时间
以往,英语学习似乎是十几二十几岁年轻人的“准专利”,而如今,在英语学习者的队伍中,往往不乏35+甚至四十开外年龄段的男男女女。无论是在出国考试类的培训还是一般的英语学习课堂中,这些“高龄”的社会人学习者,都是极为认真的一群。或许是因为和只是迫切需要成绩结果的在校学生们不同,已经在职场中打拼多年可能还小有成就的社会人英语学习者们,几乎都是在生活、工作亦或是前途发展上发现了深刻而又迫切的对于英语的需要,进而自觉的投入学习中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也有可能会变得急功近利而法不得当,这些最为认真的学习者,却未见得就是学习效果最好的一群。
借用一个已经被用烂的说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适合的方法才能看到理想的效果,而把功夫用在“刀刃上”之前,总得先知道“刀刃”到底在哪里。
认识几位在外企工作多年的朋友,想来英语水平即使达不到达人级别,至少口语也应该是讲得顺畅流利,可是每每见面的时候,却总是在一边无比怨念的诉说工作繁忙紧张,一边捶胸顿足的跪求说好英语的办法。像这几位朋友一样,社交网络中有着不少外国人,或者是在工作环境中常用英语的人,因为环境的熏陶、浸染亦或者是“强制”,用英语交流沟通起来恐怕难有什么障碍,说起英语来绝对“能够让外国人明白想说什么”,但却也仅止于此而已,很难说的更好,也就谈不上讲的地道了。而平日就不怎么使用英语的人们,恐怕状况会更加的不理想。
既然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已经奉献给了工作,周末的日子不妨把心放在学习上。泡上一盏香茗,翻开一本也许多少有些无聊的语法书,句子成分,词性变化,在迫切的追求提高之前,先耐心的用上一些时间搞清楚简单却正确的英语是如何说的,找出自己口语上的错误和不好的习惯,在说的时候特别的注意,一点点改正过来,让自己的口语从“能够说明白”到“能够正确的说明白”。一支简单的录音笔或者是手机的录音功能会是不错的帮手,录下自己说的话,重新听过,找出自己常常犯错误的地方。对于已经工作,远离学习生活的人来说,往往是缺少系动词,助动词使用混乱,和完全无视介词的存在。听过之后把错误一一修改,然后同样的内容重新说一遍,录一遍,再听一遍,再查一遍,如此反复,英语正确的使用和表达方式就会逐步的取代错误的习惯。
而说起周末作为休息日的地位,不难联想到看剧集/电影学英语这个主意。只是有些人坐拥几T的电影和剧集资源,每日孜孜不倦的欣赏,仍未见口语水平有什么大的提高,而有些人则在看剧看电影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不仅变身而成英语达人,讲一口地道的美式口音或者伦敦腔,还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热点了如指掌,能够在“老外”面前侃侃而谈。并不是有谁的体质性格脾气秉性适合这种方法,而别人就不适合,能不能学到东西,关键仍是在于看什么,如何去看。
不妨尝试着把一部电影,一集剧集用心的反反复复的多看多听几遍,而不只是泛泛的浏览而过,俗话不是也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么?无论是电影还是剧集,追号是有中英双语字幕的,在网络发达到这种程度的今天,热情的字幕组们汉化制作好双语字幕的资源绝对不难找。看第一二遍的时候,先看故事情节,人物心理,不放尽情地跟着剧中人嬉笑怒骂。从看第三遍开始,打开中英两种语言的字幕,仔细渗入的去“精看”,剧中人物语言的中文意思,用地到的英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无论是熟悉词汇的新鲜用法,还是完全新鲜的词汇,都可以而且应该记忆下来,成为自己语言库中的库存,在类似的场合,类似的话题下就可以毫不客气的直接使用。而之所以用中-英的方式,而不是直接英-中的逻辑来记忆,是因为前者更适应在口语水平还不是那么理想的时候,讲口语的思维过程,而随着口语水平的逐步提高,后者也会自然而然的取代前者的位置。第三遍之后,再看的时候,试着跟着剧中人一起张开嘴,念念台词,口语学习的基础是对于听到的东西的模仿,模仿的多了,也就渐渐的成了自己说话时的内容和习惯。
如此这般,也许周末两天不过只能看下来一两部电影,两三集剧,似乎远不如一气呵成看完整个三部曲或是一整季来的酣畅淋漓,但是收获必定是任由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一整天,然后疲惫的爬上床睡觉度过周末所难及的。
一个星期只有七天,如果说五天是老板的,那么剩下的两天必然是属于自己和亲朋的。用些时间陪伴朋友亲人,余下的时光,好好地利用,必不会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