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章 矛盾论节选一(毛泽东)

矛盾论节选一(毛泽东)

2022-02-26 16:38  瀏覽數:1019  來源:歌·颂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
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
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1]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
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2]。因此,我们在
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
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
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
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
位。
  苏联哲学界在最近数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学派[3]的唯心
论,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极大的兴趣。德波林的唯心论在
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思
想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因此,我们现在的
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
  * 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
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
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
演。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作者作了部分的补充、删
节和修改。
  一 两种宇宙观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
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
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列宁说:“对于发展(进
化)所持的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
常见的?)观点是:(一)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
复;(二)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统一物分成为两个互
相排斥的对立,而两个对立又互相关联着)。”[4]列宁说
的就是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在欧
洲,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是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
并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了统治的地位。在欧洲,资产阶级初
期的唯物论,也是形而上学的。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
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
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
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于是,在资产阶级那里,除了公
开的极端露骨的反动的唯心论之外,还出现了庸俗的进化
论,出来对抗唯物辩证法。
  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
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
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
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
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
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形而上学家认为,
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
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
。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
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学家看来,资
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
义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隶社会里,甚至在原始社会里
,都可以找得出来,而且会要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说到
社会发展的原因,他们就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
去说明,他们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
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因此
,他们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
他种质的现象。这种思想,在欧洲,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
纪是机械唯物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则有庸俗进
化论。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5]的形而
上学的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
。近百年来输入了欧洲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则为
资产阶级所拥护。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
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
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
,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
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
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
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
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
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
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
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
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
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
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
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
主要地也是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样,社会的发展,
主要地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
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下,它们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非常之大。同一个国家吧,在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的
情形下,社会的变化却是很大的。帝国主义的俄国变为社
会主义的苏联,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国主义的日
本,这些国家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长期地被封建制
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
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中国的地理和气候
并没有变化。整个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气候也是变
化着的,但以它们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相比较,则显得很
微小,前者是以若干万年为单位而显现其变化的,后者则
在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在革命
时期)内就显现其变化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
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
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
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
代谢。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
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
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
,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在资本主义时
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
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
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
,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
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
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
而起的。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
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
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国大
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的(
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当着我们清算
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就重新发展了。后来,
中国革命又受了敌人的严重的打击,是因为我们党内产生
了冒险主义。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冒险主义的时候,我们
的事业就又重新发展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
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
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
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
全解释宇宙,后来就被形而上学所代替。生活在十八世纪
末和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于辩证法
曾经给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是他的辩证法却是唯心的辩证
法。直到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的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综
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的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
尔的辩证法的合理的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
论这个伟大的理论,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
革命。后来,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又发展了这个伟大的理
论。这个理论一经传到中国来,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
大的变化。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
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
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
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二 矛盾的普遍性
  为了叙述的便利起见,我在这里先说矛盾的普遍性,
再说矛盾的特殊性。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的创造者
和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发现了唯物
辩证法的宇宙观,已经把唯物辩证法应用在人类历史的分
析和自然历史的分析的许多方面,应用在社会的变革和自
然的变革(例如在苏联)的许多方面,获得了极其伟大的
成功,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
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
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
清楚。他们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他们也不了解研究当前具体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对于
我们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关于
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应当着重地加以研究,并用足够的篇
幅加以说明。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
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
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矛盾的普遍
性的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
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6]列宁对于对立
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
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
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7]。这些意见是对的吗
?是对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
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
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
,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恩格斯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如果简单的机械
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末,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
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
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
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
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
停止,于是死就来到。同样,我们看到了,在思维的范围
以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并且我们看到了,例如,人的
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
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
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
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
的。”
  “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矛盾……”
  “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8]
  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
负,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9]
  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
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
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人
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
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
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
  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
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
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由此看来,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
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
,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这一点已经弄清楚了。但是每
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
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从苏联哲学界批判德波林学派的文章中看出,德波林
学派有这样一种见解,他们认为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
中出现,须待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那末,在那
一时间以前,过程发展的原因不是由于内部的原因,而是
由于外部的原因了。这样,德波林回到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和机械论去了。拿这种见解去分析具体的问题,他们就看
见在苏联条件下富农和一般农民之间只有差异,并无矛盾
,完全同意了布哈林的意见。在分析法国革命时,他们就
认为在革命前,工农资产阶级合组的第三等级中,也只有
差异,并无矛盾。德波林学派这类见解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
异就是矛盾。劳资之间,从两阶级发生的时候起,就是互
相矛盾的,仅仅还没有激化而已。工农之间,即使在苏联
的社会条件下,也有差异,它们的差异就是矛盾,仅仅不
会激化成为对抗,不取阶级斗争的形态,不同于劳资间的
矛盾;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巩固的联盟,并在由社
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解决这个矛盾。
这是矛盾的差别性的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的问题。矛盾
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
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
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
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
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
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
  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列宁指出马克
思在《资本论》中模范地作了这样的分析。这是研究任何
事物发展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列宁自己也正确地应用
了它,贯彻于他的全部著作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的是资产阶级社
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的、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最常
见的、最平常的、碰到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
析在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之中(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
’之中)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
芽)。往后的叙述又向我们表明了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各
个部分总和的自始至终的发展(增长与运动两者)。”
  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这应该是一般
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10]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
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



聲明:以上文章均為用戶自行添加,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特此聲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