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章 大厂怎么突然间都在裁员1

大厂怎么突然间都在裁员1

2022-05-25 13:32  瀏覽數:782  來源:三季人    

最近的新闻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好像以前大家羡慕的那些大公司突然间翻脸,然后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裁员。
前期也没多想,第一个想法当然是和大家一样的,今年的经济压力是一件无可置疑的事,除了体制内,估计谁
都感受到了,除了核酸公司,估计都在酝酿裁员,最搞笑的是搞疫苗的那个公司也在裁,而且裁了70%。
而实体萧条,自然会导致推广费用下降,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广告公司,他们营收自然会明显下降。收益不行,自然
得做调整。
另一个原因是我在《年轻人为什么焦虑》里提到的,各个公司都在腾笼换鸟,也就是用性价比较高的年轻人,把年纪大
效率低的老人换出来,短期内效率会下降,但是长期活力会增长。这事看着很暗黑,大家都在市场上狂飙,对手采用
了某个优势策略,你如果不跟,可能很快你就出局了,中国人力资源充沛这个现实,既是优势也是诅咒。不过裁到现在
这种程度显然已经不正常了。
今天通过大公司的基本组织架构,给大家分析下另一个原因。一般公司都有三种类型业务。
首先是他们的主业,比如提起腾讯,那就是微信和QQ。
提起百度,那就是搜索;比较搞笑的是美团,它有这么个名字,是因为以前是干团购的,现在主营业务早就变成了外卖。
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主营业务其实并没有太上心,那些部门基本已经进入了自动驾驶的状态,想持续扩张也费劲,想衰退
也比较难,因为都有强大的护城河,别人想进来几乎不可能。
可是公司想长久,关键其实就是扩张,向天边进发,赶在挑战者出现之前占领新阵地,不断扩展出来新产业,所以各个
公司都有一个“重点突破”方向。
最成功的应该是腾讯,他的主营业务早就变成了游戏。阿里现在一个主要分支是他们的云计算。当然了,几乎每个互
联网公司都有借贷业务,包括360,我现在经常已经想不起它主业是啥了,第一反应经常是“360借条”。还有百度,
这些年基本all in自动驾驶,可是效果不太好。
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大公司真正的恐惧来源于“未知”,也就是并不知道将来的主增长业务在哪,最担心的
事,是把资源全部投入某个领域后,后来发现方向错了,那可就哭都来不及了,这种事更常见,很多显赫的公司,
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等,都是在错误的战略方向上消耗过量资源,导致错失了未来。
想真正意义上“占领未来”,一般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企业领导近乎疯狂地对赌未来,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人,偏执狂
到令人发指,其次最好的办法其实是“群氓策略”。这玩意是上世纪NASA搞出来的,他们想往火星上发一个探测器,
这个探测器巨复杂,最后的效果是,耗资离谱,搞出来一个特别大的玩意,看着挺高级,但是这个机器每走一步思
考好半天,而且由于涉及到的部件太多,每个部件的可靠性是99%,上万个部件叠加起来可靠性跌成0了,走几步
就得宕机。
于是他们有个大佬提出来,与其搞个这么牛逼的玩意,不如搞一些小成本的东西,弄一堆,就跟蚂蚁似的,又蠢又
廉价,一起发出去,就算坏一半,不是还有一半能用嘛,每个“小蠢货”都功能单一,都各自突围,谁搞定事算谁的。
后来NASA自己没搞小机器人发往火星,因为冷战结束后,太过耗钱的太空计划基本都被叫停了。但是这种思想慢
慢浸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比如现在的马斯克就是在玩这个,疯狂地向天上发卫星,以量取胜,那些卫星都特
别小,而且服役时间也比较短,好处是特别便宜,就算掉下来也不心疼。
后来这种思路对现在的世界影响很大,不止商场,哪怕现在的乌克兰战场,也出现了这种模式的变形。
现在乌军经过美军这几年的训练,也把大兵团拆分成一个个的小团队,每个团队都是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有对付
坦克和装甲的反坦克手,有狙击有价值单位的狙击手,还有负责火力压制的机枪手,每个团队作战目标都不是上层
给下达的,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如果需要总部支持,就打电话呼叫炮火,总部再根据优先级给予支持。
也就是说,决策链反过来了,以前是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下发到基层,各个基层单位去实施。现在是上层通过下
边的进展来做决策,下边甚至不需要向上反馈就可以操作。这倒是应了任正非那句话,让听得到炮火的人做决策,
本质也是“自下而上”的决策系统。
至于仗打的咋样,我这段时间也没关注,显然美国就跟西班牙内战似的,在乌克兰测试新战术,他们之前也在阿富
汗搞过,不过那边可没有几十万人级别的混战,测试不出来效果。
现在大公司都采用的是这种模式,既然不知道未来的盈利点和增长点在哪,那干脆搞点“小蠢货”去挨个试,各自突围,
公司决策层再通过他们试出来的结果进一步做资源调整。
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从原来的有过成功经验的项目组抽调骨干,让这些骨干再招几个人,成立一个小项目组,先搞个产
品“原型”出来,也就是比较粗糙的原始版本,去市场里测试效果怎么样,如果效果好就追加投入,如果持续没效果,
就砍掉这个分支,人员并入“主线”重新分配。
这方面最成功的,应该就是头条系的抖音团队了,这个团队最早也只有8个人,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迭代,加上不断追
加投入,硬是搞成了现象级的产品,而且也是中国极少数几样能推广到全世界的重磅级产品。事实上当时头条系搞了
好几个这种视频类项目组,各自独立突围,谁突围都算,不断竞争演化后,只剩下了抖音。



聲明:以上文章均為用戶自行添加,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特此聲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