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章 童年不总是梦

童年不总是梦

2022-06-09 22:14  瀏覽數:590  來源:DUAN666    

童年不总是梦,童年也有痛,也有“恶”。
大诗人当然要处理爱、处理梦、处理童年的美好天真、处理善、处理遥远。
可大诗人还有一个任务:一定要处理恶。
《牙齿》这首诗,在六十年后,把我们拽回到童年。
这里的“恶”太有意思了,它是痛。
“痛”是在我们的生存记忆里一定要保存的东西,也是人之所以为人、诗之所以成为诗的重要见证,
但“痛”恰恰是最难处理的一个诗意。赵丽宏先生在这首诗里绝对是大师,他处理的“痛”是问题性的。
他把它作为自己身体曾经的一部分——虽被拔下来、但却不舍得扔掉的那部分。
他把它保留下来、囚禁起来,作为一个遥远到已经不痛了的化石,见证了一个物质系统。
关于牙齿的诗,中国古人写过很多。
我特别崇拜的诗人韩愈,他写牙痛有一种反讽的味道。还有白居易和辛弃疾,他们写的牙痛都是经典的诗歌。
人开始衰老,牙齿松动,嚼不动食物,只能喝流体,牙齿的萎缩是一种衰老的象征,也是诗人在借此自嘲。
但赵丽宏的诗反过来,他用牙齿和疼痛找回童年,
我从没有看过哪个作家这样处理牙齿:用童年记忆寻找已经失去的疼痛。
维特根斯坦曾经上过一堂课讲“痛”,下面坐的全是大师级的学生。
维特根斯坦开始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苦思冥想,想了十一分钟才开始讲。
他说“痛”是在哲学上完全不能碰的概念。为什么不能碰呢?因为没办法计量。
对我来讲痛得不得了,换个人来讲没有感觉。
多痛算痛?痛到哪一个程度算痛?痛是物质行为还是精神行为?
“痛”这个概念在哲学里怎么讨论?哲学没有办法回答。
哲学对于不能说的就什么也不说,这是哲学的谦逊,也就是“难言”。
但诗歌的厉害之处在于,诗歌就是解释哲学无法讨论的事情。
诗歌就是诉说哲学的“难言”。
生活当中很多东西“难言”,诗歌恰恰是明知道“难言”却偏要“言”,这就是诗歌的定义——诗歌就是对“难言”的诉说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伟大诗人米沃什,有一首诗叫《一则寓言》,里面也讲了牙痛的故事。
大意是说有一头熊,跟村庄的人相处了几十年,很平安。
突然有段时间变得特别暴戾,老跑到村子里面,把庄稼、房子都毁了,大家忍无可忍,最终决定把它杀掉。
有一天,这头熊又来捣乱,人们给了它一枪。
这头熊中枪以后,诗人这样写道:“一头熊受了枪伤,跑起来也像一场风暴。
”村民们沿着血迹去追,熊跑了不久,死了。
人们查看了一下,发现它的嘴巴有一颗坏牙烂掉了,它的生命被无法忍受的痛毁掉了、疯狂了。
于是诗人开始感叹,人类也有这样的痛,难以忍受的痛,让我们变得疯狂,变得失去人性,
痛没有办法保存。最后他说,当我走出树林,感觉很幸福,因为我的牙齿并不痛。
他想到人生不可能那么幸运,当我牙疼的时候,天上就会掉一个牙科大夫下来。



聲明:以上文章均為用戶自行添加,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特此聲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