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章 民国时期的成都

民国时期的成都

2022-11-28 17:04  瀏覽數:1287  來源:独壹12345    

“楼前梭线路难通,龙马高车走不停。铁笛一声飞过也,大家争看点灯红。”
18岁的郭沫若平生第一次见到了电灯,在感慨之余写下的民国初年时成都商业中心商业场的繁荣景象和热闹场面。
在那之前成都的夜晚,都是朦胧在传统的菜油灯与蜡烛的昏暗中。据老人们回忆,当那时商业场场上百盏电灯同时点亮,
让在场的人们惊叹不已。从那以后,每天黄昏鸣笛发电,前后场口挤满人群,当灯光骤明,欢笑雷动。
商业场最早叫“劝业场”。1907年由四川省劝业道周孝怀倡导、成都商务总会樊起鸿筹办,
成都著名营造商江建廷设计施工,在两年后,也就是1909年建成。劝业场是当时成都周边地区最大的一个商场旺铺,
也是四川最早的近现代商业街。劝业场开场那天是三月初三,当天彩坊高扎,龙旗飘飘,热闹非凡。
劝业场口张贴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宣传广告,其中包括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巨型招贴画,还有香水的广告牌等等,
这对当时的市民来说非常新奇。成都本地的市民以及外地客商蜂拥入场,一时万头攒动,盛况空前。
周孝怀在当天演讲时说:“近观东洋之所以振兴,皆发展工商有以致之。所以修建劝业场就是为了‘发展工商,裕国裕民。”
他的话使当时在场的商帮人士都收到了鼓舞。
“姊妹偕游劝业场,翠鬓低衬海棠香。东楼观置西楼去,软玉微闻说改装。”
劝业场的开办,让民国时期的成都妇女出游成风,成为近代成都的一道风景。而巴金先生在《家》总写到的觉新、
觉慧参加进步活动的所在地也是劝业场。
商业场的主要营业是在楼下,,每天,一到傍晚就有两三个青年学生来把辅板一一卸下,把点灯扭燃,
并且把家具略略整理,十几分钟以后热闹的聚会开始后了。——《家》
早期的劝业场建筑是砖木结构,长近百丈。建在总府街与华兴街之间的原老盐店一带。
场内店旁为一楼一底通廊式建筑,前后设走廊,俗称“走马转角楼”,场面狭窄但紧凑热闹。
但也是因其房屋稠密,且不通风,反而更容易引发安全隐患。1917年,商业场不幸失火,顷刻燎原,全场化为灰烬。
后来劝业场又重新修建,规模比以前更大了。改建后的劝业场有三层楼,楼上楼下云集数百家商家店铺,
以经营日用百货,时装鞋帽为主。因商品繁多,口岸一流,商业场开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一派热腾景象。
到了民国期间,商业场日趋繁荣,让长期以街为市的成都商界,从此有了自己的归属。
这里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也启发了人们的新的经商之道。商业场也成为了当时省会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奠定了成都成为西南最大贸易城市的雏形。



聲明:以上文章均為用戶自行添加,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特此聲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