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
单面打击,制作特点与陕西“蓝田人”、山西“丁村人”使用的同类器相似。遗址时代约为距今1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中
期或偏晚阶段。襄阳人文地图襄阳人文地图至少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襄阳先民开始尝试
磨制石器,制造工具,渔猎采集,刀耕火种。经调查,襄阳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点达180余处,它们基本沿汉水及其支流两
岸较为密集地分布,尤其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逐步在汉水中游北岸的南襄盆地西南部、西岸的襄宜平原和东岸的随枣走廊形
成了相对集中的较大规模聚落群,在山体较大的鄂西山地边缘也有少量分布。夏分天下为九州,今境分属荆、豫二州之域。商
周时期,今境封国林立。如邓国、鄾国、鄀国、谷国、罗国、邔国、阴国、唐国、卢国、樊国、楚国等。春秋时期,楚国强盛
,先后灭掉诸国,今境全属于楚,遂置北津戍。(今境指现今地级襄阳市的管辖范围,下同)战国争霸,楚不敌秦。前223
年,秦灭楚,今境入秦。秦置郡县,今境分属南郡、南阳郡。南郡治江陵,领六县,其中邔、鄀、鄢为今境宜城市;南阳郡治
宛,领十四县,其中邓、筑阳、山都、酂等县属今境。西汉今境依然分属南郡、南阳郡,而两郡则同隶荆州刺史部。今境共置
十二县,南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鄀;南阳郡有邓、山都、阴、酂、筑阳、蔡阳、舂陵等。约汉高祖六年(前201年
)建襄阳城,置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东汉,除舂陵改为章陵、析蔡阳置襄乡县外,基本沿袭西汉
。王莽时(8~23年)襄阳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至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刘表徙
治襄阳,襄阳遂成为南郡、南阳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章陵郡等八郡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
心。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今境分属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有邓、章陵、襄乡、蔡阳等县;襄阳
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山都、鄀等县;南乡郡有酂、阴、筑阳等县。三国时,今境属魏,分隶南阳、襄阳、南乡、义阳
、新城五郡。襄阳郡、南乡郡领县同东汉。南阳郡领邓、蔡阳二县。义阳郡乃章陵改置,领安昌县(亦为章陵改称)、平林县
(为析随县新置)。西晋时期,今境分属襄阳、顺阳、新城、义阳诸郡。襄阳郡所领襄阳、宜城、中庐、临沮、邔、山都、上
黄七县。顺阳所领酂、筑阳、阴县。新城所领沶乡。义阳所领邓、蔡阳、安昌。襄阳好风日襄阳好风日(2张)东晋郡县大致
沿袭西晋。“永嘉之乱,三辅豪族,流于樊沔,侨居汉水之侧。立雍州,因人所思以安百姓也”。永和九年(353年)或宁
康二年(374年),于襄阳县侨置雍州,领京兆、扶风、始平、广平、河南、北河南六郡。加上成帝时所立之义城郡,共为
七郡皆统于襄阳。襄阳又曾兼为梁州、司州治,故云“一郡治所,三州寄焉”。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割荆州之
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置雍州,治襄阳县。有襄阳郡(领县襄阳、中庐、邔)、京兆郡(领县邓城、杜、新丰)、扶风
郡(领县筑阳、汛阳)、河南郡(领县蔡阳、襄乡)、广平郡(领县阴)、义成郡(领县义城、万年)、冯翊郡(领县鄀)、
始平郡(领县酂)、华山郡(领县华山、蓝田、上黄)等。此外,梁州新城郡之沶乡(今保康境)亦在今境。齐、梁郡县设置
混乱,今境基本仍属雍州、梁州。梁朝时萧詧以襄阳降西魏(554年)。西魏恭帝得襄阳,置襄州总管府,领襄阳、河南、
山都等十三郡。今襄城区境有襄阳县、中庐县、义安县。今宜城市境有邔县、鄢、率道、汉南、武泉县。今南漳境有上黄、开
南、穰、归仁等县。今老河口境有酂、阴城、阴、顺阳、安山、龙泉、湖里、白亭等县。今谷城境有筑阳、义成等县。今樊城
区境有樊城、安养、山都等县。今保康境有大洪县。得蔡阳,置蔡州。领蔡阳、千金二郡。今枣阳境有蔡阳、双泉、瀴源等县
。今襄州区境,无考。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统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以郡统县。今境分属襄阳
、舂陵、房陵、南阳四郡。襄阳郡领襄阳、安养、常平、谷城、上洪、率道、汉南、鄀、阴城、义清、南漳等县。舂陵郡领枣
阳、舂陵、清潭、蔡阳等县。房陵郡之永清县(保康西境),南阳郡之顺阳县(老河口境东北)。唐贞观元年(627年)分
天下为十道,今境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为十五道,今境属山南东道。襄州襄阳郡领七县:襄阳、邓城、
谷城、义清、南漳、宜城、乐乡。州治、道治于襄阳县。今境之枣阳市属随州汉东郡枣阳县、唐城县。今境之保康县属房州房
陵郡永清县。五代政区大致沿袭唐制。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京西路治河南府(今河南洛阳),辖
十六州,其中襄州领有襄阳、邓城、谷城、宜城、中庐、南漳六县。今境枣阳属随州,老河口属光化军。宋神宗熙宁五年(1
072年),十五路分为二十三路。京西路分为京西南路(治襄阳)、京西北路(治河南府)。南路辖(金州、均州、邓州、
唐州、随州、郢州、襄州、房州)八州。襄州领县不变,省光化军,乾德县改为光化县隶属襄州。今枣阳市境属随州枣阳县。
元祐初,复置光化军,光化县复名乾德县为军治。宣和元年(1119年),襄州升为襄阳府。绍兴五年(1135年),“
省邓城(县),入襄阳”,襄阳县辖境遂扩展至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襄阳市地图襄阳市地图(2张)元代襄阳路,属河
南江北行省。至元十一年(1274年)升襄阳散府为襄阳路总管府。领襄阳、邓城(后省入襄阳)、宜城、谷城、南漳五县
。十九年(1282年)割南阳府之光化、枣阳二县来属。明代,洪武初年今境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
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襄阳府辖七州县,今境有襄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枣阳六县,今保康县隶属郧阳
府。清代今境初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布政司,今境之县与明代相同。1912年废襄阳府,今境共
置8县(均州与保康县隶属互换)。初属安襄郧荆道,后改属鄂北道。1914年设襄阳道,治襄阳,领20县,其中今境有
襄阳、枣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保康七县。1949年组建襄樊市,隶属桐柏行署第三专署。1950年5月,襄樊
市隶属襄阳专署。次年6月,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1979年,襄樊市升格为省辖市。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1983]164号函批准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2001年8月31日
,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将原襄阳县的张湾镇、东津镇、双沟镇、张家集镇、峪山镇、黄龙镇、程河镇、朱集镇、
古驿镇、伙牌镇、黄集镇、石桥镇、龙王镇和襄樊市樊城区的米庄镇划归襄阳区管辖。 [8] 2010年12月9日,据
鄂政函[2010]366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襄樊市更名的通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正式更名为襄州区。
至此,襄阳市所辖政区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宜城市、枣阳市、老河口市;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襄阳高新技术
开发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襄阳经济开发区(东津新区)。 2021年8月6日,根据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验收
工作有关安排,经技术组暗访、专家组实地验收、向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襄阳市达到了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预期
目标。成为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65] 2022年9月27日,湖北襄阳市与尼日利亚奥绍博市举行建立友
好城市关系线上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