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若愚著 1华夏源头 远古·夏商·西周 2

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若愚著 1华夏源头 远古·夏商·西周 2

2023-04-26 16:18  瀏覽數:861  來源:子非鱼    

钻木取火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进化的传说。这种传说大多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情景
进行的一种想象。
原始人难以抵御周围猛兽随时可能对他们造成的伤害。正当人们为没有理想的住处而发愁的时候,部落中的一个人看到了树上
的鸟巢。他发现鸟儿白天出外寻找食物,晚上回到巢中栖息,地上的野兽无法伤害它们。由于树叶的遮挡,下雨天也不会被淋
。由此看来,居住在巢中既安全又舒适。于是,那人便依鸟巢的样式筑造了一个可以住人的巢。后来,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
子,在树上造起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人把这成为“构木为巢”(巢就是鸟窝)。传授给他们这种做法的人被称为“有
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不知道怎样利用火,不仅生吃植物果实,就是捕到的野兽,也连毛带血地吃了。后来,人们在不断地实践中发明
了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中,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其实自然界中火的现象早就有了。火山爆发,会喷出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起初,原始人看到火时,不会利
用,反而非常害怕。后来偶尔拾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香美。渐渐地,人们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保存
火种,使它常年不灭。
传说一天夜里,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人告诉他:“一直往北走,有一个叫燧明国的地方,那里有火种。”年轻
人醒来后,就向北方走去。他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燧明国。这里遍地长的都是一种参天大树,大树遮天蔽日,四处一片
黑暗,不分白天和黑夜。这时候,年轻人的眼前突然闪出一丝亮光——一种长着短而硬的嘴巴的鸟正在啄他前方的一棵燧木,
鸟一啄,燧木就迸出火星。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即折下几个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
年轻人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冒烟了,接着,燃起了火花。
有了火之后,人们开始吃熟食、用火驱赶野兽、取暖。人们被年轻人的勇气、智慧和无私所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
燧人氏”。《太平御览》记载:“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
其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已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树,
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
(此处为“石镰 新石器时代”的图片 无法发出)
新疆阿克塔拉出土,它的镰体是弧形的,其中一端比较宽,装柄用,另一端是尖状的,内侧磨为锋刃。
又过了很长时间,人们又用绳子结成网,用网去捕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用木棒、石器打猎又有了很大进步。使用弓箭,不
仅可以射杀平地上的走兽,就连天空中的飞鸟、水里的游鱼,也可以捕捉到。捕捉到的动物,如果吃不完,人们并不急于将它
们杀死,而是将其养起来。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技能,都是人们在劳动中日积月累起来的。传说中,这些事的发明人是
“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经过了漫长的渔猎时期,人类的文明又有了新的进步。人们发现撒在地上的野谷子,到了第二年会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结
出了更多的谷子。于是,人们就自觉地栽种起来。后来,人们用木头制造了一种耕地的农具,叫耒耜(lei si)(一种
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来耕地,种植五谷,获得了可以吃的粮食。传说中把这些发明种庄稼的人叫“神农氏”。
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充分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发展的进程。



聲明:以上文章均為用戶自行添加,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特此聲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