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城市群会发生哪些自然灾害?
城市群的可持续安全发展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由于地处不同的地理和构造环境,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和防灾减灾救灾基础
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华北、中部、东部沿海、南方等主要城市群面临着差异性的自然灾害风险,大城市和城市群在应急
准备和应急处置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
(一)华北等城市群面临直下型重特大地震及其链生灾害和跨类灾害的威胁
我国地处多板块相互作用交接地区,发育着众多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能力的活动断层,这些活动断层不仅是地震潜在震源,
活动断层沿线也是地震灾害、链生灾害和跨类灾害最为严重地带。例如,北京、唐山、西安等城市历史上均遭受过特大地震
严重破坏,甚至遭受灭顶之灾,整座城市顷刻间成为废墟。
(二)中东部城市群面临极端强降雨过程引发区域性洪涝链生灾害风险和地下空间安全巨大隐患
全球变暖引发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暴雨、寒潮、异常炎热天气和特大地震相继登场,灾害损失和
人员伤亡大。郑州“7·20”特大暴雨引发灾难性的洪涝链生灾害和跨类(衍生)灾害,共397人遇难/失踪。
随着全球变暖,这种极端强降雨过程诱发的洪涝灾害及其链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地下空间进水淹没等在我国中东部,
特别是中部城市群出现的频度会增高。
(三)东部沿海城市群面临海平面上升和低洼地段被淹没及其连锁灾害效应风险
全球变暖引起冰川融化加速和海平面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2021年1月《冰冻圈》明确指出如今气候已经加速变暖,
在1994年到2017年期间,冰川融化速度已经比30年前快57%,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3。5厘米。我国东部沿海
城市群,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江苏)等大部分地区遭受到海平面上升的灾害连锁效应最强,届时将面临
低洼地区淹没、海水倒灌、洪水和潮水灾害区域扩大,海岸和河口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等风险。
(四)中国南方城市群面临着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威胁
全球变暖不仅引发极端强对流天气,暴雨洪涝链生灾害频发,寒潮天气过程也时有发生。2008年1月10日
到2月12日,我国湖南,贵州,湖北,江西,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出现了大面积
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影响重等特点。可以推断,由于极端对流天气影响,
我国南方城市群寒潮灾害在未来还很有可能出现。
主要名词解释
(1)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异常现象或事件。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及其灾害链。
(2)链生灾害:由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关联性,由一种灾害引发多种
其他灾害,或者从一个地域扩散到更广阔地域的链生式有序灾害效应。也称为“次生灾害”。
(3)跨类灾害:自然灾害诱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也称为“衍生灾害”或“Na-Tech事件”。
(4)复合灾害:不同成因的自然灾害在空间域或时间域重叠出现的现象,具有灾害叠加放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