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章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2021-04-29 18:15  瀏覽數:1739  來源:666888    

“哲学”一词的由来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个单词所组成,意思就是“爱智慧”这是一
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黑格尔认为,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首次使用“哲
学”一词。后来,哲学的“爱哲学”的含义在世界各国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百家争鸣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从政治到经济都发
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不同阶段、不同阶层的学派,展开
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记载,至汉代(前206~220年)初期,以著作形
式表述自己学术观点的有一百八十九家。汉代史学家将它们分门别类,归为十家,即儒家、
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 农家和小说家。在这十家之中,杂家、
农家、小说家所讨论的问题很少涉及哲学。在这些学派中尤以儒、墨、道、法家四家影响最
大。在这十家之外,对《周易》的研究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可以称为易家;对
军事和兵法的研究当时也已形成发一种含有丰富哲学思想的学说,可以称为兵家。
道家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学派之一。道家学派以春秋时期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为理论基
础,并以此说明宇宙及社会万象的本质、根源、构成及其变化。道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以
老子的”道法自然“为基点,主张人们在思想上遵循”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清静
无为“的”道“理;政法上”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
义”,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行为上主张顺乎自然、守雌守柔、以柔克刚。由
于各自阐发重点不同,战国时期的道家分化成若干派,其中以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
派最为著名。道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极深,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干之一。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期、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之一。其创立者为孔子,他以六艺为法,借助对传统
伦理制度的发掘,推进人文精神文明建设,以大同社会为理想目标。学说核心以“仁”、”礼“
为两端,反对偏执与极端,主张中庸与义、恕。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有教无类“,通过
教育使全社会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的有七十二人。
法家
法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法家的前期代表人物除了商鞅之外,还有
李悝、申不害、慎到这三位思想家。法家后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两位:韩非和李斯。法家主
张以君主为核心,法制为手段,强调君主要用自己的力量控制臣民,推行耕战策略管治国家
对秦王朝的统治影响极大。
名家
名家也称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与公孙龙。名家分为两大派,一派是
以惠施为首的合同异派,该派认为事物不论性质上的同异,都可在大同的基础上,不计小异
而混合于一。另一派是以公孙龙为代表的离坚白派,该派认为事物的概念可以脱离事物本身
而独立,有著名的”白马非马“辨。 名家的学术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
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个分支,代表人物有慎到、田骈、环渊等。他们以老子天
道自然、无为而治的道本体思想为立足点,融合儒家德治思想、法家法治思想,形成一种以
清静无为、爱民惠民、刑名法术为核心的新学说体系。该学派奉黄帝为始祖,以老子为近祖
因而被称为黄老学派、。



聲明:以上文章均為用戶自行添加,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特此聲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