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增补
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
核心竞争力。
第二,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第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第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
市场经济基础制。
政治稳定。保障政治安全、政治稳定是法律的重要功能。
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一,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
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要充分发挥法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基石的作用,加强民生法治保障,破解民生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三,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
社会治理体制,畅通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的渠道。
生态良好。要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对生态环境予以最严格的保护,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最严厉的
制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处理好政治和法治的关系
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开展,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爱国统一战线巩固拓展,
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全面贯彻,人权得到更好保障。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全力展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法治和改革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必须在法治下推进改革,
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要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要有序推进改革,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确保改革和
法治实现良性互动。
处理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一方面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另一方面,
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
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一方面,
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可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发挥执法司法惩恶扬善功能。
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一方面,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另一方面,
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同时,还要发挥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的关键作用。
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环节
处理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依规管党治党是依法治国的
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与
协调。
坚持依规治党带动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
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
促进党的制度优势与国家制度优势相互转化,提升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合力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