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 宛华主编 4离析与交融 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的叔父没有子嗣,皇甫谧的父亲就把他过继给叔父。不久,皇甫谧随叔父迁居新安,并受到叔父的过度溺爱。在叔父
的娇惯、宠爱之下,少年时代的皇甫谧沾染上当时官宦子弟的恶习,整日东游西逛、吃喝玩乐,不肯用功读书。据《晋书》记
载,皇甫谧到了17岁还目不识丁,以致人们认为他天生痴傻。有一年,由于家中的田产、商铺经营不善,再加上皇甫谧挥霍
无度,叔父家的家产变卖一空。婶母对依旧我行我素的皇甫谧非常气愤,也为他的前途忧虑。但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劝,皇甫
谧都只把她的话当作耳旁风。一天,怒不可遏的婶母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以此来惩戒他。不料,他到了外边市井上弄
来一些香瓜、甜果之类的东西,洋洋得意地献给婶母。他以为这样“孝顺”婶母一番,便可以平息婶母的盛怒,谁知婶母更加
气愤。她接过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着泪说:“你都快20岁了,还是这样‘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是想真心孝顺
父母,就安下心来学习。否则,我再也不要见到你。”这件事使他深受触动。自此,他与先前的狐朋狗友断绝往来,拜乡里有
名的学者席坦为师,刻苦学习儒学经典。皇甫谧改邪归正,发奋读书之际,家境每况愈下,最后竟至无钱买书的地步。为了学
习,他到处借书抄阅,有的时候为借阅一本书要长途跋涉数十里、数百里,借来之后赶紧抄阅,然后按期归还。同时,因为家
中生计无着,他每天必须耕田劳动。于是,他每天带书下田,等别人在田埂休息时,就取出书来读上几页。晚上回到家里,别
人呼呼大睡,皇甫谧却以冷水浇脸,然后就着微弱的灯光读书。就这样,他通读了诸子百家的著作,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是
自己的学识很快有了不小的长进。当皇甫谧在经学上有所成就的时候,年仅42岁的他却患上了风痹病:半边身子像针刺似的
疼痛,有时痛得起不了身,又无药可治。病痛袭来,全身像被千万只蚂蚁咬一样难受,浑身上下颤抖得像筛糠。病痛暂时过去
后,他必然大汗淋漓,有时候竟把身子下边的书籍浸湿一大篇。尽管如此,他仍强忍着病痛,继续研究经史。看着他疾病发作
时痛苦的样子,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别这样没命地干了,事已至此,再多的学问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
享乐一会儿值得。”一贯支持他的儿子此时也劝他放弃研究学问,听天由命。皇甫谧却说:“早晨起来学到知识,傍晚就死掉
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从此,他把精力转到对传统医学的研究上。皇甫谧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了《黄帝内经》《针经》《明堂
孔穴针灸治要》等医学典籍之后,就在自己身上扎针做实验。由于行动不便,有些穴位刺不到,他就叫儿子进针。时间一长,
他的肋下和大腿的肌肉都被刺遍了,皮肤表面上了厚厚的一层茧。有一次,他为了找准小腹部的一个穴位,几次进针,不小心
刺伤了脏器,要不是有人在旁边看护,及时解救,他可能就一命呜呼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靠着针刺、拔火罐、安摩等治疗
手法,奇迹般地治好了自己的风痹病。从此,他更加努力钻研,决心效法古人整理医学典籍,把自己的医术传承下来。随着研
究的深入,皇甫谧发现以前的针灸学书籍既晦涩难懂又错误百出,不便于阅读和学习。他仔细研读了周代的《足臂十一脉灸经
》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战国时的《黄帝内经》等著作,对针灸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单这些书是不够的,他通过各种渠
道搜求涉及针灸学的书籍,但普通人把这些书视为奇珍异宝,不轻易外借。正在他为难之际,当时的晋武帝见他品格高尚、学
识丰富,同时为了表示自己“礼贤下士”,居然送了一批医术给他。皇甫谧喜不自胜,日夜攻读。他感到当时的针灸书籍“其
意深奥,文多重复,错互非一”,不容易学习更不易流传。因此,他以《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有关针
灸内容为依据,总结秦汉三国以来针灸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终于写出一步堪称针灸学典范的巨著——《针灸甲乙经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针灸学专著。他把针灸治疗和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紧密结合起来,对腧穴的部
位以及针灸操作方法、临床治疗等方面都作了系统的论述,确立了针灸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为针灸学成为临床的独立学科奠定
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