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章 走进渌江书院

走进渌江书院

2024-07-23 11:33  瀏覽數:415  來源:果果吃猫粮    

江南的雨,密密斜斜地下,像万缕情思。渌江河蜿蜒曲折,穿醴陵城而过。薄雾在西山树荫浓密处缓缓升起,一缕缕漫过丛林
深处渌江书院的飞檐翘角,与天空相接。穿过浓密的雨丝,行走在渌江书院门前的树荫下,山间空气清新,淡淡的香樟花香似
有似无。一棵高大的香樟树枝干虬曲,葱茏苍翠,笼罩于头顶上空。这棵古樟树,据记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五百多年前王
阳明来到渌江书院讲学,曾写下诗篇:“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驻足凝望,仿佛看到一个鸟鸣欢快的清晨,有
人在清扫落叶,也有人在树下捧书而读。湖南醴陵的渌江书院始建于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
史,与长沙岳麓书院齐名。走进渌江书院,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和书香气息迎面扑来。“道崇东鲁,秀毓西山”,黑底白字的对
联悬于大门两侧,文脉的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在西山脚下凝聚。拾级而上,跨过高高的门槛石,步入门庭内,高高的围墙将
书院围成一个三进四合庭院。光洁的青石板路面,被雨水浸润成深褐色,偶有青苔和小绿植从缝隙中探出头来,两旁的桂花树
,青翠浓密,似乎沾染了宋时的风雅,弥漫着古朴的意韵。站在讲堂里,仿佛听到阵阵读书声从时空深处传来,与山林中的鸟
雀声相映成趣。那张古香古色的座椅,沧桑斑驳,一任任的山长曾坐在上面为学子们批点文章,答疑解惑。书院内讲堂、礼殿
、回廊、斋室、庭院曲径通幽,漫步其中,就像穿越到一幕幕历史时空。在山长的课士室里,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怀天
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一联道破读书人的胸怀和理想,让人心怀敬意。在另一间厢房里,里,一副朗朗上口的对联悬于茶
椅之上:“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是时任山长左宗棠与陶澍相识相知的见证
,后来两人结为儿女亲家,传为美谈。在渌江书院右侧的庭院里,有两尊雕像。两位年轻人相对而坐,似乎在讨论着什么。他
们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正在辩论,后世称之为“朱张会讲”。那一年,朱熹三十七岁,张栻三十四岁,两位青年才俊
,意气风发。朱熹从千里之外的福建崇安,赶赴长沙岳麓书院拜访好友张栻。时任岳麓书院山长的张栻,移步醴陵渌江书院,
以百里相迎的礼仪等候朱熹远道而来。两人相见分外欣喜,迫不及待地在渌江书院围绕《中庸》这部儒家经典各抒己见,辩论
进行了三天三夜仍不见分晓。于是,持续两个多月的“朱张会讲”在此拉开帷幕。从山葱茏树葱茏讲到“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古邑醴陵讲到千古潭州(今长沙),两位先贤思想的碰撞和传播,开启了湖湘文风教化的先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子弟
。透过浓密的树荫,朝后山仰望,隐约看到后面的五贤堂。现在的五贤堂承袭了渌江书院的讲学功能。我常带着笔记本去那里
听讲座。受邀前来讲座的都是当代有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渌江书院的人文历史,早已植根于一代又一代醴陵人的心里,成为
一方精神家园。



聲明:以上文章均為用戶自行添加,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特此聲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