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页纸
1.是什么。
第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党领导下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中国是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第二,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的能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激发中国式
现代化的动力。
2.做什么。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放至体系,
发挥法治固跟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第二,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一方面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
第三,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与推进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制度,
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治理工作。
第四,坚持依法治网。加快制定完善互联网领域立法法律规范,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立法,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等。
加强执法和司法,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并加强国际合作。
七、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是什么。
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抓手,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其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2.做什么。
第一,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要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坚持立法先行,坚持立改废
释并举;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等重要
领域立法。
第二,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推进执法体系改革,即要推进综合执法,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
权威高效的执法体制;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程序,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
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基础工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第三,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加强党对法制监督的统一领导,把法治监督作为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并加强执法执纪
监督,推进执纪执法贯通;加强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健全立法监督工作机制
完善立法监督程序;建立健全与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相适应的制约监督体系;拓宽人民监督公权力的渠道。
第四,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民依法治国提供政治和
组织保障;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准,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全面建设智慧法治。
第五,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定体制机制,完善党的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
和监督保障法规。要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注重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
要发挥依法治党的政治保障作用,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格局。
八、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是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我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
2.做什么。
第一,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
第二,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必须率先突破,构建职责明确的、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这就i要求:
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即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制约。既要实现分事
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等,强化内部流程控制;还要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以公开为原则。构建行政调释、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机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使人民意识到法律既是
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化水平,培育社会
成员依法办事的良好环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要推进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完善防御性法律制度,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九、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是什么。
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
2.做什么。
第一,推进科学立法。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进依法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严守立法权限,
切实避免越权立法、重复立法、盲目立法;推进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这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这要求:
一方面在立法内容上,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注重国家治理急需、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必备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在立法程序上,要优化立法职权配置,发挥人大及常委会在立法中的
主导作用;要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创新公众立法参与方式。
第二,推进严格执法。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严格执法资质,
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提高执法水平。
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l跨部门综合执法,建立执法队伍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联动机制。
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现象。推动构建行政调解、行政裁决、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机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推进公正司法。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期待。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加强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工作。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机制。
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探索建立民事公益诉讼惩罚赔偿制度。强化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
辩护辩论权制度保障,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要改进司法工作作风,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
第四,推进全民守法。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把推进全民守法作为基础工程,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
的普法责任制。突出普法重点内容,努力在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制素养。
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扩大公民参与和社会协同,提高社会治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