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停止做“上帝”
放手让自然的力量来掌控;在你所求不遂的时候,能否臣服,愿意接受生活本身自然的律动?做上帝很多层面。做上帝的第一
个层面,就是想去拯救别人。这是人最容易做的事情。学了心理学的一点儿皮毛,发现了一些人生道理,就迫不及待地广告诸
亲友,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可以过得更好(这其中隐含了这些人现在过得不好的假设)。这种行为本身没有错误,但是会影响
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一方面,如果你把其他人看成受害者,是需要拯救、改善的人,那你就是在制造受害者,你就会聚焦与
他人的不足、不美好而扩大它们。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所以你的亲人、朋友、同事就必须展现他们需要被拯救的那一面给你
看。另一方面,这种行为是在满足小我的所欲,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借由帮助别人来逃避自己的心理问题,借由帮助别人来满
足自己的优越感,这对我们的意识提升也没有什么好处。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帮助别人,不能和其他人分享心理成长心
得。而是说,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是否有很清楚的觉知,知道自己只是在分享经验,没有任何优越感或是要对改变的前提在
其中。就像姜太公钓鱼一样,愿者上钩。需要你的分享的人,自然会因此得益。不需要的人会把你的话当耳旁风,而你一点儿
也不会在意。做上帝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自视圣洁、道德高尚,所以会去批判那些不是同等神圣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耶稣的
一个教导。有人抓了一个ji女来到耶稣面前,说这个女人是罪人,大家要按惯例用石头za死她,并征询耶稣的意见。耶稣
当时蹲在地上画字,头也不抬地说:“你们当中没犯过罪的,就可以丢石头打ta。”结果周围的人一个个地离去,只剩下那
个女人。每当我指责别人的时候,心里都有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其实,他有的你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啦。”这个声音说
的是对的。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或多或少地在自己身上有所体现,而这就是我们看得见的原因。所以,放弃做
一个批判、论断的神吧。你可以有鉴察力,知道事物的当下状态,但不必为它们贴上标签。如果有人要pian你的钱,你知
道他是pian子,可以不上当,但是不需要批判他。批判和鉴别的差别在于,批判会产生一些情绪,也许是负面的,如憎恨
、厌恶、恐惧、不屑等,但也有可能是沾沾自喜,批评别人之后觉得自己优越,从而获得小我的满足。做上帝的第三个层面,
就是要求所有的事物按照我们规定的时间以及喜欢的方式发生、发展,或是周围的人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做事。你埋怨交通堵
塞,你就是想充当上帝;你埋怨老公工作太拼、应酬太多,想去改变他,你就是想充当上帝。只要我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满
意,像去改变的时候,我们就都是在充当上帝。事情发生之后,你去抗拒、对抗,你就以为自己是上帝,可以改变一切。当我
们用各种方法去操控、驾驭、玩弄别人时,我们就是在扮演上帝,不管这个“别人”是你的孩子、配偶,还是父母。当然,这
不是说我们不能倡导环保、尊师重道、遵守国家法规和交通规则等,但不需要有一种自以为是的道德优越感在里面。出发点是
“我是对的,要纠正、打击你们那些错的观念”,还是“我希望看到一个更美的地球,有更好的秩序,所以我做这些事”,这
两者背后的动力有很大不同,虽然做的事可能相同。爱因斯坦说,疯狂的定义就是用相同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的
结果出现。我想,如果大家同意这个定义的话,那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疯狂的——总是不听地在和周围的人、事、物奋战,试图
改变他们,好遵循我们的意思。看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把上帝的角色还给上帝,我们就顺着生命之流走。带着
一定的意图,朝着自己想去的方向前进,如果一阵大风吹来,把我们带到不同的道路,我们可以试着调整自己的目标,继续前
进。生命是流动的,我们生活在其中应该是毫不费力的,就像被河流撑托着往下游漂流一般。是我们的挣扎、努力让生命之流
被阻碍、被堵塞了。有人说,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重要,但我们到底要什么,是会随着时间之流而改变的。所以,我们不如顺着
时间之流走吧。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亲爱的朋友们,放弃做上帝吧。如果你看到自己在扮演上帝的角色,随时告诉自己:“
我不需要这么做。”拜伦•凯蒂说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她对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说:“有了你,我们还需要上帝吗?”也有人说
,上帝听过最好笑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明天有一个计划!”计划,计划,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人再怎么计划,也赶不上
老天的变化。活的那么累干吗?放手吧!臣服吧!我们不过是舞步,生命才是那舞者!让生命自己跳舞吧!德芬的话:臣服的
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是白费
力气。而且,当你把能量充分聚焦在眼前的事物上,有时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不喜欢的情境。
所以,破解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