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序言
处于情绪的福流中,人们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常有“时间过得真快”的感慨,也察觉不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任何人只要开始思考,游戏让他们变得更好的方式,就能够学会在面对艰难挑战的时候,在精神上和情绪上变得更有适应力。
要构建“情绪福流”的沉浸状态,有四种方式:
首先,要改变认知,从日常工作中构建福流,可以将工作任务拆分,确定更明确的目标,更迅速的反馈,更匹配的难度。
把挑战看成又一个获得高水平福流的机会。
其次,在关系中构建福流。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和友谊处理得当也能带来满满的福流。
再次,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掘自身在哪些活动中能产生福流的感觉,尽量去多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
而不是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最后,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要把那句“活在当下”通过科学的方式真正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用非刻意的方式充分享受当下此时的心流与体验,
从中发现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崇高、更加干净、更加通透的超越感。
关于提升个人的心理韧性,我曾分享过三个建议:
第一,要韧性,不要任性。要刻意锻炼建立理性的防御机制,不要总是遇到事情就马上启动本能的防御机制。
遇事要理性,不能太本能。
第二,要强悍化,不要软体化。不要被困境所困,被难事所难。
要主动选择跳出思维陷阱、超越即时快乐、提升自我效能、发现自我优势、
保持身心健康、追求远大目标,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等。
第三,要让坚韧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成为一种标语口号。
在多年的教学与生活实践中,我总结了帮助普通人控制负面情绪困扰、培养心理韧性的八个具体的小方法,简称“八正法”,
它包括:深呼吸,闻香(君子佩香是传统文化传统中一项很高级的生活内容),抚摸身体(特别是膻中穴、腹部、掌心),
幽默地会心一笑,倾诉,运动,专念(如“抱元守一”的觉察),写作(“文以载道,文亦可以养心”)。
这些小小的行动,持之以恒,能培养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抗逆力。
序二
怎样成为一个做事有办法,生活有意思的人?过去中国那些士大夫都提倡“向内求”,讲究修身养性的功夫;
而现代精英人物则倾向于“向外找”,寻求知识、资源和解决方案。
现代人的逻辑:决策也好评估也好,本来都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每个人都是社会信息流中的一个节点:你得有新信息进来,做一番计算——这一步通常花不了多少时间——才能有新的结论,
因此,我们寻求新的信息还唯恐来不及,哪能主动断网,闭门造车呢?
其实,古人的自省仍然很高级,并不是一种应该束之高阁的道德行为,而是一种认知行为。
他们是在考察自己内心的信息。人们必须学会观想自己的内心,仔细分辨各种情绪,才能知道正在发生什么。
否则整天浑浑噩噩,出了事儿都不知道怎么出的,错误都不知道是错误。人不修身养性行吗?
工作压力和不安严重影响了人的消化系统。人的肠道神经系统号称是“第二大脑”,能直接跟情绪形成反馈。
总结此书中的、科学界对情绪的研究的新成果,
序作者认为,人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接近于动物,人也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办法让自己超越动物。
这本书则是讲解了各种情绪,介绍了几个有科学验证的,能掌控这些情绪的方法。
其中有:认知重新评估、冥想、同情、身体影响情绪、表达、斯多葛哲学等,都是科学的修生养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