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章/ 遥远的救世主 第二十章 3

遥远的救世主 第二十章 3

2025-02-13 21:04  瀏覽數:224  來源:770825谢    

3 汽车沿着山路前行,沿途遇到过几座寺庙,都因为车辆不便通行而绕过了,直到接近顶峰的时候终于遇到了一座道
路平坦而又便于停车的寺庙,走到近前才看清楚这座寺庙的名字叫“一禅寺“,寺院门口的停车场停着一辆旅游中巴,有几个
闲散的游客。一禅寺依山而建,是一座小有规模的寺院,门前钟楼雄伟壮观,具有中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扇厚重的木门上不
满了铜钉,院子里正对大门的是一颗巨大的古槐,此时已是叶落枝秃,只有苍劲的树身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寺院的后面
依山而上是一条陡峭的石梯路,长长的石梯好像一条碗蜓的绸带一直向上延伸,渐隐于缭绕的云雾中。丁元英和韩楚风下了车
来到守门的增人跟前,丁元英礼貌地说:“打扰师父,我们来五台山是希望有机会拜访一位佛法造诣精深的大师,烦请师父能
指点一下“。守门增人答道:“阿弥陀佛!本寺的智玄主持就是施主所言佛法造诣精深的大师,法师深居简出精研佛法,不轻
易会客。施主若是入寺参观请购买门票入内,若是拜见高增请到其他寺庙造访,各寺庙都有高增主持。阿弥托佛!“丁元英把
装有五万元现金的文件袋递给守门增人,说:“麻烦师父,请你把这个交给智玄大师,就说有两位客人诚心求见。“守门增人
接过文件袋单手作揖,说了声”请施主稍候“就进去禀报了,过了一会拿着文件袋回来交还给丁元英,说;”师父回话,非也
。 多了五万元,换回来的只是多了一个:非也。十万元的金香都不能与大师见上一面,韩楚风一时没了主意。这时丁元英从
怀里取出一个普通信封再次递给守门增人,说:“请师傅再辛苦一趟把这个交给大师,如果大师还是不肯接见,我们就不打扰
了。’守门增人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信封进去了。门口只剩下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韩楚风不解地问:“什么招儿?“丁元
英说:“我诌的一首词,不是招儿的招儿,随缘吧。“这次守门增人进去的时间比较长,好一会儿空着手回来了。手里的信封
已不见,这似乎是一个有希望的信息。果然,守门增人走过来说:“两位施主请随我来。“守门增人前面带路领着二人进入寺
庙,穿过大佛殿时,见到大殿中央台面端坐一尊金神大佛,周围是一些佛教法器,佛前燃烧着香火。出了大佛殿拐了几道弯来
到明心阁,屋内青砖铺地,陈设简单,木制桌椅呈现出古旧的色泽,临门站着一位六十多岁身穿灰色憎袍的老者,他个子不高
,身材消瘦。下颌的胡须已经花白了。守门增人恭敬地介绍道:“这位就是智玄大师。“接着对智玄大师双手合十弯身行礼低
声道:“弟子高退。“又对客人合十行礼。这才退下。智玄大师说:“两位施主。请坐下说话。“明心阁的房子不是很大,四
周墙壁上有一些佛教字画。我内正中摆桌一张老式方桌和四木椅。三人围桌而坐,桌上放着丁元英的一首词和压在纸上信封。
智玄大师把信纸和信封轻轻往前推了一下,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韩楚风不知道这首词的
内容,就是拿过看了一遍,上面写道——””””””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
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韩楚风马上明白了智玄大师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
,大师心里有解,而他心里无解,他在心里是真正地提问: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还修什么?他觉得词中诸如“修言““
勿取““痴人说梦“之类的用词过于激烈了,不太妥当。但此时他更关心的是丁元英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他更想知道这
个问题的答案。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研究
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直播吧心。
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味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布加迪戒,如是涅槃。“智玄大师含笑
而问:“不为乘法口诀表,那什么是佛教呢?;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
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
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
从精深处说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
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
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
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进一个‘缘
‘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力,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
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这时,一个小憎人走进来恭敬地对智玄大师合十行礼,说“师父,都准备好了。;说完转身退了出去。智玄大师站起来说
:“两位施主,请到铭香阁一叙。“丁元英和韩楚风跟着智玄大师出了明心阁,向左转穿过一道长廊,来到一间提名为‘’铭
香阁’的房舍。铭香阁比刚才明心阁大得多,进门迎面就看见墙上挂着一副横幅,上面写着“清净自在“四个潇洒飘逸的大字
。横幅下面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和一个紫檀木制成的围棋棋盘,棋盘上是两盒棋子。房间北墙的位置是一块以天然怪石当作
的茶几,石面上摆着盖碗茶具、茶叶罐,茶几四周是几个数根凳子,主座位旁边是一个木炭炉子和一个装水的木桶,炉子上架
着铜壶,壶里的水已经快开了,听得见嗡嗡的响声。智玄大师伸手示意说“两位施主请坐“。待客人落座后智玄大师问道:“
施主以前敲门,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韩楚风答道:“我们就走。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了。“智玄大师豁然
一笑,分别往盖碗里放入茶叶,提起冒着蒸汽的铜壶逐一将开水冲进三只盖碗,盖上碗盖说:“这是寺里自制的茶,水是山上
的泉水,请两位施主品尝。“丁元英揭开碗盖,一股带着山野气息的清香扑鼻而来,只见碗中的茶汤呈淡绿色,碗底的茶叶根
根形态秀美。他端起茶碗喝了一小口,禁不住地说了声:“好茶。’韩楚风端起茶品了一口,顿知此茶品质绝非一般,此情此
景令他心生感慨,不禁想起了那副“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对联。智玄大师放下茶碗,说:“施主上山并
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憎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于是,丁元英把“扶贫“的来龙去脉以及已
经做的和将要做的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并且着中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
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智
玄大师听完之后沉思了许久,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土的一片声讨、
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这一问使智玄大师突然愣住了,顿然明白了
丁元英“杀富济贫“的用心和讨个心安的由来,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反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
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i,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
必论道。“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考
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
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接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超纲。“韩楚风来五台山之前只知
道丁元英要拜见高增大德,少不了谈经论道,却并不知道丁元英拜佛的具体目的,直到这时才完全明白。智玄大师说:“以施
主之参悟,心作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事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
无正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
觉者。“智玄大师略微思忖了一下,说:“贫憎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
百家争鸣。贫憎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现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大爱。’丁元英双手合十给智玄大
师恭敬地行了一个佛礼,说道:”谢大师!“”’智玄大师说:“若是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
而竞争必然会生产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
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韩楚风因为先前不了解情况,所以一直没有参与谈话。此时听了智玄大师一番话心生感慨,
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只见,令晚辈时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
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
一面。“智玄大师对韩楚风笑了笑,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
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连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
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
平等为先决条件的。“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
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求,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
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即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
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该给强者个人
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憎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韩楚风说:“只是
,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收到伤害。“喝过一道茶,智
玄大师给大家续上一轮开水,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
哪,哈哈哈………..“”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
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黄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
控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市场经济的民生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
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智玄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栗,我佛也愿
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城布公,以利佛理修证。“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
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
,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诸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
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
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宇纲纪泽
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智玄大师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丁元英,过了许久默然感叹道:“得智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
烧香,坐禅的坐禅。“丁元英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智玄大师说:’两位施主请随我来。’丁元英和韩楚风随
智玄大师走到书案近前,只见智玄大师在书案上展开一张一尺见方的宣纸,把丁元英的那首词放在旁边,研墨蘸笔、写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写完之后智玄大师放下笔
,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菲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
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
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
“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
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韩楚风看后赞叹地点点头,说:“精妙!久字之 境,无证而证。“丁元
英再度给智玄大师恭敬地行了一个佛礼,说:“谢大师开示。“智玄大师把修改过九字的上阙词送给丁元英,说道:“贫僧与
施主的一阙之缘今日园了上阙,贫僧九字不实之处还望施主修正。下阕贫僧不改了,留半阙缘待续,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
想改一下阙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阕再来圆续半阙之缘。“丁元英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三人又回到各自的
座位继续喝茶。智玄大师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放下,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韩楚风不解其意,问:“哪三气?”智
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韩楚风闻声心里一颤,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丁元英了。这正是丁元英的真
实品性。他惊叹大师的观察力,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_____
_痞气。“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正说话间,一个中年增人来到铭香阁,站在门口双手合十,对智玄大师说:“师
父,大觉寺的慧明法师已经来了。“智玄大师点了点头,对丁元英和韩楚风说:“施主稍候,贫僧去去就来。你们可先到后院
走走,景致极好。今天就不要走了,晚上和慧明法师一起用斋,咱们随缘一叙。“丁元英起身合十顶礼道:“谢大师!



聲明:以上文章均為用戶自行添加,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特此聲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