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一、十二章(1)
并按照规定交纳其他诉讼费用。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收取费用
的办法另行制定。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
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
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计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第
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
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的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
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
诉。第一百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
,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
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四)对不属于本院管
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
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
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
,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第二节 审理前的准备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
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
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
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第一百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
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第一百三十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
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或者提出
反诉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一条 审判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
日内告知当事人。第一百三十二条 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第一百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派
出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第一百三十
四条 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调查。委托调查,必须提出明确的项目和要求,受委托人民法院可以主动补充
调查。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法院。第
一百三十五条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第一百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受
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一)当事人没有争议,符合督促程序规定条件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二)开庭前可以
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及时解决纠纷;(三)根据案件情况,确定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四)需要开庭审理的,通过
要求当事人交换证据等方式,明确争议焦点。第三节 开庭审理第一百三十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
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
审理。第一百三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意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第一百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
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