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妃——红颜旧
梅长苏,给观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剧中有一个女子的智慧和坚韧却不输梅长苏,她就是靖王的母妃——静妃。虽然剧中
静妃很少露面,但她的影响力却是举足轻重。
静妃出身卑微,是个医女。因遭地痞无赖欺侮,被梅长苏的父亲林帅所救。从此孤苦无依的她便栖身林府。林帅是赤焰军的统
帅,夫人是晋阳公主,他的妹妹是宠冠六宫的宸妃。
剧中没有说静妃爱慕林帅,但细节处却表露出了她对林帅的感情。她在芷萝宫中遍植石楠树,常常望着石楠发呆,因为林帅的
化名就叫梅石楠,当有宫女好奇地问她时,她回答说:“一直喜欢石楠。“在她认出梅长苏就是林帅的儿子林殊时,一向内敛
的她不禁失态,心疼得泪流满面。她摸着梅长苏的脸,哭着说:”你以前长得是那样像你父亲……“
其实在静妃被林帅所救时,就已钟情于他,只是自己出身寒微,知道这注定是场无望的爱,所以她把感情深埋在心底,却从心
里把自己当作了林家人。宫中嫔妃的命运,往往牵连着整个家族的命运。因此当宸妃因难产体弱时,静妃为了替林家人分忧,
便进宫侍奉宸妃。她因偶然被梁帝宠幸,生皇子靖王,被封为次嫔。
在赤焰军势头正旺、宸妃受宠时,静妃在宫中还有靠山,但在赤焰军和林府蒙冤被血洗后,她便失去了依靠,甚至会因出身林
府而遭牵连。为了保全儿子,也为保全自己,静妃选择了隐忍,而宸妃和祁王却选择了自尽。
在越贵妃和皇后为了争宠夺嫡明争暗斗时,静妃选择了置身事外。她不争不抢,只想等儿子长大。只有儿子长大了,才能为林
家报仇,为赤焰军平反。有人说,这是静妃的心机。可我以为,静妃是真性情的表现。在梅长苏重返京城前的十几年中,静妃
一直被冷落,靖王也一直在战场上颠沛流离。
以静妃的智慧,与其说不被宠爱,倒不如说是主动远离。因为最心爱的人死了,她会在心里为他守,而那个杀他的人,偏偏是
自己的枕边人梁帝。一个女人,如果没有报仇的动机,怎么可能愿意和杀亲仇人亲近?如此,她宁可选择远离。
在捧高踩低的皇宫中,静妃和儿子品阶都不高,她一定是看够了别人的白眼。可静妃即便是受了委屈,也一直隐忍,从不在儿
子面前抱怨,以免儿子在外从军分心。静妃和别的嫔妃不同,她将儿子送到军队去历练。因为只有到基层锻炼,才能了解民间
疾苦,才能有机会建立战功,才能为继承王位打下基础。像静妃这样远见卓识的母亲,培养出的儿子怎能不深明大义,怎会没
有担当?
那些为了女人那点小心事而争宠的妃子们,看见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她们为一份恩宠、为一份赏赐,而勾心斗角。她们教导出
的皇子们,在皇宫中知米黍为何物,所以以他们的眼界和格局又怎能承担社稷之任?所以,以靖王的才干,继承大统是迟早的
事儿!水,把自己放在低洼处,方能容纳百川,汇流成江河。因此,静妃的隐忍退让,是一种上善若水的智慧。
当靖王忽然告诉静妃,自己要争储君之位时,她没有半点惊诧,似乎早就意料到了。她只是对儿子说:”只要你我母子生死共
担,又有何惧?“她了解她的儿子,知道他原本并无夺嫡之心,只是十三年前林府惨案后,母子俩心中不约而同地存了同一个
信念。所以她明白她的儿子是为何而战!与其在宫中唯唯诺诺地活着,不如拼死搏一回。搏一回还有翻盘的机遇,倘若就此沉
寂,赤焰军的冤情便永无昭雪之日。
其实,静妃的内心根本不屑于君王的爱,因为君王不是自己深爱的人。只是为了儿子争储,为了给林家雪恨,她才展露她的智
慧,从后台渐渐走向前台,开始慢慢走入梁帝的心里。
静妃是个品质不凡的女人,只不过她的内涵,被她的低调和素简的外表所遮掩。她有情有义,身躯柔弱,胸怀却博大。所以她
的儿子也一如她碧血丹心,义薄云天。静妃走近梁帝为的并不是恩宠,而是为了永远的朋友情、姊妹情……
在她认出梅长苏时,捧着他的脸心痛地说:”要是你父母知道你现在的样子,该有多难过……“话未完便已哽咽。可见静妃对
林家的情感是无以复加的。当她知道梅长苏中了深毒,已去日不多时,更是心痛万分。为了不让梅长苏过于劳累,她劝他多休
息,叫他放心,说京城的一切她会安排妥当。果真,她将梁帝不着痕迹地掌控于手中。
梁帝生性多疑,又因枉杀人太多而噩梦缠绕,因此他到精通医术的静妃处安眠。其实梁帝的梦魇不过是静妃的草药起了作用,
她将一切都掌控在手中。皇后和越贵妃为争储惹得梁帝心烦,静妃从来与世无争,又温婉恬静,善解人意,所以梁帝只有在静
妃这儿才能有一该的安宁。静妃看似不争,却在不争处争得最重的筹码。
梁帝为宸妃的死心怀歉疚,静妃总是能站在梁帝的角度为他解忧。当静妃为了完成梁帝的;心愿,悄悄藏着宸妃的灵位时,她
故意破绽给间谍宫女小新,皇后得知消息后以此要挟。可静妃并没有把梁帝说出来,她将一切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这无疑在
梁帝的心中,为自己、为靖王加重了筹码,所以靖王一回宫便被加封为亲王。
当静妃敏锐地觉察到宫女小新是皇后派来的间谍后,她并没有残忍地杖毙她。而是心怀悲悯、尊重生命,对小新动之以情、晓
之以理,让她自己说出事情的真相,消除靖王和梅长苏的误会。
在靖王被立为太子后,梁帝在静妃的”照应“下,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太子摄政,权力顺利过渡。正是因为有静妃和梅长苏的
里应外合,才逼宫成功,最终为赤焰军翻案,为林家雪冤。
上善若水,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水的智慧无疑是天地间最大的智慧。静水流深,静妃用水的智慧,于不动声色处睥睨天下
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她始终保持似水般澄明的内心,不曾主动去加害于谁,只想退守保全自己和儿子。她对待亲人是似水般
柔情,对恩人的恩情是不惜涌泉相报。这样的女子母仪天下,万民得到的又怎能不是如水般的润泽呢?
在许多人欣赏静妃智慧的同时,我却对静妃心生悲悯。就算她成了万人瞩目的皇太后,从此就会快乐吗?不,不会,她在乎的
并不是权位,而是”情“!一个女人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羽翼庇护下,才会恣意快乐,可静妃出身卑微,没有人给她这样的庇护
进了林府后,她对林帅是爱而不可得,这要的一个人的爱情虽然也是爱情,但太寂寞。爱情是很美妙的东西,它能让女人娇艳
妩媚,能让男人精神焕发,但只有两个人的爱情才会催生出最美的火花。
可想而知,静妃在林府时,对林帅咫尺形同天涯却不可言说的爱,是有多么的无奈。在她为林帅分忧进宫,望着石楠树发呆时
那种”思君不见倍思君,别离难忍忍别离“的苦是有多难熬。两个人的相思,纵然是天涯海角,心也有可寄之处。可静妃是一
个人的相思,就算她托鸿雁南去,也不知此心何寄。
静妃沉静温婉的性格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关,她退居后宫,与世无争,是因为她在内心为一个不可能的人守。因为她的爱无从寄
所以只能侍奉药草、遍种石楠,以托情思。她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处变不惊,是因为她早已参透得失生死。我想,就算在她荣
登太后尊位后,也一定如从前那般自甘寂寞,常对石楠缅怀旧人。
任凭斗转星移,唯不变此情悠悠!
《琅琊榜》中有一种智慧,叫静妃的智慧;有一种爱,叫静妃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