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章 拖,只为追求极致

拖,只为追求极致

2019-05-23 22:01  瀏覽數:944  來源:binge    

当人们以一种近乎膜拜的心理向歌德致敬时,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向他的《浮士德》致敬。
作为歌德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浮士德》的构思和写作,几乎贯串了他的一生
——前后一共64年。那么,歌德这60多年一直在忙碌《浮士德》的创作吗?当然不是。出
于对他的尊重,我们不好意思暴露他性格中的某些“缺点”,但《浮士德》的确是歌德一再
拖延后才完成的杰作,而且其间受到了好友席勒的鼓励和支持。看至此,或许你不禁会在
心里窃喜:原来大名鼎鼎的歌德和我们一样,都是拖延症患者啊!
确实,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它们就会像病毒一样,在
人体的思想意识里无限蔓延,最终发展为“懒癌”。烦恼或许只是拖延症最轻微的副作用。
事实上,严重的拖延症会让一个人产生强烈的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贬
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所以,虽然有名人相伴,但拖延症患者的整体感
觉却差强人意。
既然拖延会产生如此多的负面情绪,那为何歌德还能在这种心境下坚持完成《浮士德》
这部将近50万字的鸿篇巨制呢?这里就不得不谈谈拖延潜在的“好处”。没错,请相信
自己的眼睛,拖延并非一无是处。
比歌德早出生3个世纪的全才式人物达·芬奇,被现代学者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
的代表”,他创作的《蒙娜丽莎》更是罗浮宫三件镇馆之宝之一。那么这幅价值连城的画
作用了多久才画完呢?有人说是18个月,有人说是12年。事实上,他在这幅画作上断断续
续投入的时间长达16年。为此,他甚至在日记里抱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失败者。毫无疑
问,达·芬奇不可能把这10多年的精力都耗费在这一件事上,那么创作之余他在干什么
呢?这就要说说达·芬奇除了绘画之外,在其他领域的成就。
达·芬奇不仅是才华横溢的画家,而且也是思想深邃、学识渊博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和建筑
工程师。除此之外,他在雕刻、音乐、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领域做过
专业的、系统的研究。
他生前保存了大约6000页的科研手稿。爱因斯坦认为,如果这些科研成果在当时就发
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当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的时候,他的精力集中
到了另一个领域——光学。从表面上看,这和绘画没有关系。但他把自己的这项研究投入
到绘画领域,从而改变了描绘光亮的方法,这也让他变成了一个更好的画家。
拖延有时候并非因为懒惰,而是过于勤奋造成的。比如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他人生
中最重大的演讲的前夜,重新写他的演讲稿;坐在观众席里,等着轮他上场的时候,
还在修改;登上演讲台11分钟之后,他抛弃已经准备好的演讲稿,说出了四个被铭刻在
历史丰碑中的一句话:“I have a dream。”没错,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那个演讲
中的绝对主角“I have a dream”,不在他的演讲稿里,而是他即兴创作的。演讲不像做数
学题,必须遵循固定的逻辑,它有即兴创作的空间。所以,没到最后一刻,人们都可以尽
可能多地去思考各种潜在可能,并捕捉最为出彩的点子融入整体之中,“I have a dream”便
是这种拖延式思维碰撞出来的“火花”。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Adam M. Grant在一期TED演讲中就拖延症发表了自
己的看法:“当谈到生产力的时候,拖延是一种恶习,但对于创新来讲,它是一种美德。
”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何很多伟人在作为拖延症患者的同时,还可以创作出如此具有想象力
的艺术。不过,Adam M. Grant教授也提到,有限拖延才会激发创造力,而把工作拖延
到最后一刻才慌张完成的人,已经与创造力没有多大关系了。
曾经有媒体报道,桌面凌乱的人创造力更强,很多人便以此得出结论:懒,有理。如今,
拖延作为创造力的后盾,也加入了助长人们“犯懒”的大军,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拖延,
有利。当然,任何创造力的发生,都是为那些有天赋的头脑准备的。如果本身既无天赋,
还不勤奋,而是把懒作为一个木桩,整天守在那里等待灵感这只兔子,结果可想而知。



聲明:以上文章均為用戶自行添加,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特此聲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