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
乱的一种趋势。比如一个人说:哎,我去,我想通了,以后生活也就这样了吧。其实并不会,生活只会越来越糟,除非你支付
“能量”去维持它的秩序。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好了的,人神皆不能违背。不过所幸人们的生活着实是在慢慢变好的,这
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自己“挣扎着活下去”的状态,也就是不知不觉中支付了能量去维护自己生活的秩序。可以这么说,在
一个蒸蒸日上的社会里,即便是完全躺平,都有可能白嫖这社会进步带给你的福利。比如现代社会的人所享受的医疗服务已经
远超古代的皇帝。而现代人所享受到的精神文明生活更是古代人,甚至是近代人,十年前的人无法想象的。例子可以参考智能
手机,影视,游戏,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改变。但是话说回来,生活还是会自发的走向混乱。家里不收拾就会布满灰尘,头发,
杂物。绳子(包括但不限于任意的绳子状的物品,例如耳机线)不扎起来最后一定会变乱。物品,即便很常用,也会自发的遗
失。另外还有超乎想象力所及的各种活久见的怪事。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一旦停止了对秩序的能量支付,你立刻就能感
觉到围绕着你的空气中出现了湍急的水流将你卷向混沌的深渊。这个水流的速度完全看老天爷赏饭。为啥会熵增?这不仅仅是
人类经验所能觉察到的无需验证的事实,也是经由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和数学家从理论上或数学上验证过的。按照玻尔兹曼的理
解,宇宙并不偏向于某个结局,它只是会走向情况最多的那一种结局。也即,统计学上的,覆水难收,破镜难重圆。当然人的
先验可能是错的,这个宇宙中也许存在减熵的区域。毕竟,无穷大的宇宙,这个无穷是超乎人类的想象的。在无穷中,随机运
动“走错了”方向,导致了局部的减熵是完全可能的。这就如同无穷多的猴子用打字机打字,总有能打出莎士比亚的歌剧的一
只(甚至给你无穷多的猴子,总有一只特么脑子里的灵魂就是莎士比亚本尊!)。也可以这么理解,有的人不小心中了一个彩
票,这尼玛你能说这不是减熵?!运气!这不就是野生的减熵过程吗?你都不需要去宇宙的边缘去找,减熵就在我们身边啊!
但是,减熵是需要“大数”的!许多猴子,才能出一个莎士比亚;许多人,才有人中彩票。这些人统称为“别人”,绝不可能
是你自己。因为对于你自己来说,你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何来的大数?何来的减熵?对我们个体来说,最重要的是,我
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都这样儿了,不停的熵增,你能咋办?是挣扎一下,治疗一下,还是躺平装死,还是怎么的,总得论
计论计。这就涉及到热力学给我们的最深远的启示了:你得减熵啊,你得存一些“焓值”来抵御这个熵增啊。你的身体里,每
个细胞都在按照规矩运作,排除掉里面产生的混沌,这表现为排汗撒尿拉屎。为了实现这些过程,呼吸,吃饭,喝水显然是必
须的。在此之上,原始的人类还需要提防不被别的动物吃了。现代人则,虽然也不用很刻意的,需要防止被人杀了或出现意外
。总的来说,现代人,已经从最基本的生存挣扎中解脱出来了。(虽然,世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无法保证温饱,而这是仁人志
士应该立意去解决的重大问题,毕竟,作为仁人志士的人,早已失去了生存目的(因为生存业已保障了),这不正是一个很好
的“人造目的”吗?)但是对于更多的凡人来说:你挣钱并不是为了活着,你是为了攀比!(有时候,你也不想的,你其实是
“被攀比”!)你想想,你现在过得比古时候的皇帝,是不是好很多?但是现代人为什么还焦虑,烦躁,不开心?不开心的定
义是谁定的?是“绝对值”上的欲求无法被满足还是“相对来说”的不满足?这个话题,再聊下去就偏题了。我在之前的文章
中进行过关于“活着了,再怎么办”的讨论,请移步下文的第四部分的讨论。又及之一:关于“熵增”的世俗意义。熵增本身
就是“世俗意义”的原动力。活着的东西都是偶然才“活起来”的,每个活着的东西都是一部“减熵机器”,再说不好听一点
就是“核能寄生虫”-可不是它自己是核动力的,而是它寄生于恒星的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进行自身的减熵。回到我们的日
常生活,所谓的“世俗”就是摄取能量减熵的过程。这对我们想发大财的人有什么启示呢?启示就是,凡能减熵的机制就能挣
钱!还不够嗨?!凡能大规模减熵的机制就能挣大钱!熵增和“减熵生存机”的设定还告诉我们一个天大的大秘密!那就是:
人尼玛都不能脱俗!你可能说:我尼玛真的见过脱俗的人!减熵生存机齐声嚎叫道:这尼玛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啊,大兄弟!
这人如若不是入戏太深,把自己忽悠瘸了,铁定是以脱俗的手段来获取世俗的意义!招子擦亮一点!又及之二:关于信息熵信
息熵就是一个人问你,你哪人?你回答,我地球儿的。那人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就计算了各种可能性:根据你长相/刷新地
点/语言判断,你显然是中国人;根据些许口音他兴许能知道你是哪个省的,却无法继续判断你是哪个市哪个乡镇哪个村的;
接着那人打断了自己的本能,得出一个结论:你精神不大正常,因为那人历经亿万年筛选的本能告诉他:你这句回答的信息熵
太大了,毫无价值。信息熵(很大)就是:你这话指向的可能性太多了,说了等于没说。似乎可以这样说:信息的熵越高,就
越接近废话。你可能会举出反例:太阳从东边升起,这话信息熵为0,这在我们的经验中是必然事件。这句信息熵为0的话难
道不是废话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确实这样做:把人尽皆知的事实以及头脑错乱的胡言乱语统称为废话。然而我们在
讨论信息熵时却发现“人尽皆知”并不能等同于“胡言乱语”,两者虽然都不必说,但前者却是义务教育和广泛科普才为人所
知,而后者则属于指代不明。(例如,我问你“中午吃了啥”,你回答说“我吃了饭”)科学领域里的很多结论都是“低信息
熵”的,它们精确,简洁,但也由于其复杂度而不为人所尽知。那么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我们生活的花花世界又有什么关系?
信息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化吗?信息有什么价值?确切来说,对于生存机的个人幸福有什么裨益?由于这个华天的信息量太大,
我打算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讨论。那“太阳从东边升起”这种信息有啥价值?